F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全国免费预订热线

400-68431679

站内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器械知识

当前位置: FH体育 > 器械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024-03-02 02:19:29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张慧玲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审批上市的医疗器械都是绝对安全的吗? 不是。任何医疗器械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风险。都可能因为当时科技水平的制约、实验条件的限制等因素,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谓批准上市,是指社会、技术、伦理和法令皆可接受的基础上的认可,而并非绝对安全。被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只是“效益大于风险”的“风险可接受”产品,即被批准上市产品在现有认识水平下,相对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2.医疗器...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石嘴山市妇幼保健院张慧玲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审批上市的医疗器械都是绝对安全的吗? 不是。任何医疗器械产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风险。都可能因为当时科技水平的制约、实验条件的限制等因素,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谓批准上市,是指社会、技术、伦理和法令皆可接受的基础上的认可,而并非绝对安全。被批准上市的医疗器械只是“效益大于风险”的“风险可接受”产品,即被批准上市产品在现有认识水平下,相对符合安全使用的要求。2.医疗器械上市前的临床

  主要存在哪些局限性?受伦理、道德、法规、社会因素的限制FH体育,医疗器械上市前的临床评价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时间短,例数少:一般情况下,一些隐性的缺陷唯有在产品通过大量、长时间临床使用后才能发现。目前,我国对有源植入的器械、无源植入的器械、放射性诊断器械、避孕器械、放射性治疗器械等产品的临床研究在保证达到研究目的的前提下提出了临床试用期研究的最低要求。但是,对一般的医疗器械,其临床试用期及病例数未作统一规定。(2)对象窄、针对性强:医疗器械临床试用对象要确保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另外还要从伦理上充分考虑受试对象的安全,这样临床试用对象就集中在一个相对窄的范围内。而医疗器械上市后,在广泛应用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会应用在不同差异的个体间。4.什么是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是指用于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工作的管理方针、程序及其实践的系统运用。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环节。5.医疗器械的固有风险主要有哪些? 医疗器械的固有风险主要有: (1)设计因素:受现在科学技术条件、认知水平、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医疗器械在研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目的单纯、考虑单一、设计与临床实际不匹配、应用定位模糊等问

  ,造成难以回避的设计缺陷。(2)材料因素:医疗器械许多材料的选择源自于工业,经常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生物相容性、放射性、微生物污染、化学物质残留、降解等实际问题;并且医疗器械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临床的应用,跨度都非常大;而还承受着内、外环境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一种对于医疗器械本身非常好的材料,不一定就能完全适用于临床。(3)临床应用:主要是风险性比较大的三类器械,在使用过程中任何外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6.医疗器械安全性基本要求有哪些?(1)在按照预定的条件和用途使用时不会危及患者、使用者和其他人的临床状况(健康)和安全;(2)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公知的最新技术水平可以达到的安全性原则;(3)使用该产品所可能发生的风险就其所获得的利益而言是可以接受的;(4)应按照以下顺序选择安全性解决方案:a.尽可能消除或降低风险(从设计和构造上保证安全);b.如果风险无法消除,应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如必要时报警等;c.将采取保护措施后仍残留的风险告知使用者。7.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8.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是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目的是什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旨在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制,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和蔓延,保障公众用械安全。1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哪些意义? 通过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可以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监管依据;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同类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降低患者、医务人员和其他人员使用医疗器械的风险,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器械性能和功能的要求,推进企业对新产品的研制,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工业的健康发展。11.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工作环节有哪些?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包括:报告的收集、汇总、分析、调查、核实、评价和反馈等环节。12.如何正确认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任何医疗器械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可能因为当时科技水平的制约、实验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缺陷。只有通过不良事件的有效监测,对事件本身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才能及时采取适宜、有效的措施,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促进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13.如何区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与医疗事故?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质量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主要是由于产品的设计缺陷、已经注册审核的使用

  不准确或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但其产品的质量是合格的。 医疗器械质量事故主要是指其质量不符合注册产品

  等规定造成的事故。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摘自卫生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14.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发布形式主要有哪些?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发布形式主要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通报》、《医疗器械警戒快讯》。15.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的意义何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是监督管理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及时反馈有关医疗器械安全隐患的主要方式,旨在提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注意被通报的医疗器械品种的安全性隐患,并为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医疗机构、患者的安全用械提供参考。16.发布《医疗器械警戒快讯》的意义何在?《医疗器械警戒快讯》是及时传递国际医疗器械安全信息的主要方式,旨在对国内上市的医疗器械提出警示,提醒生产企业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提醒医疗机构与用户在使用中引以为戒,从而避免潜在伤害事件的发生。17.目前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的国家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已在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并实施。18.及时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有什么意义? 及时报告已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有利于监督管理部门迅速掌握产品的安全性信息,根据事件严重程度采取合理和必要的应对措施,防止、避免或减少类似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我国现阶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报告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报告数量少;来自企业的报告少;有效性信息不足。 追溯制度不到位,无法全面了解产品使用后的疗效和不良事件等。20.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因主要有:(1)医务人员害怕引起医患纠纷;(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理解及执行不到位,缺乏主动开展监测工作的意识;(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等相关主体对不良事件概念及报告范围认识模糊,没有认识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21.是不是已经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都应该停止生产? 不一定。一种医疗器械是否应该停止使用,主要取决于其效益是否大于风险。例如,有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虽然严重,但发生率很低,且临床上仍需要这个产品,则可通过采取严格管理,修改说明书、增加警示等措施来控制风险2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管理只是器械研发、生产者和行政管理者的职责吗? 来自各方的、信息可靠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因此,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管理不仅是器械研发、生产者和行政管理者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23.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应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作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主体之一,医疗机构是大多数医疗器械的使用场所,也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主要发生地。同时,作为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临床医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行业位置,能够掌握事件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并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配合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调查,确保公众用械安全。24.什么是医疗器械再评价? 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获准上市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实施相应措施的过程2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医疗器械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医疗器械再评价的主体,应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结构、质量体系等要求设定医疗器械再评价启动条件、评价程序和方法;根据开展再评价的结论,必要时应当依据医疗器械注册相关规定履行注册手续。26.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医疗器械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再评价工作,必要时组织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27.什么是医疗器械召回?医疗器械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按照规定的程序,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消除其产品危害的行为。召回包括生产企业的主动召回和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令召回。28.什么是主动召回? 主动召回,是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进行调查评估,发现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主动实施的召回。29.什么是责令召回? 责令召回,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过调查评估,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召回医疗器械而未主动召回的,责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所实施的召回。3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医疗器械召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医疗器械召回的主体,应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召回制度,收集医疗器械安全的相关信息,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进行调查、评估,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3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在医疗器械召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协助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履行召回义务,按照召回计划的要求及时传达、反馈医疗器械召回信息,控制和收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其经营、使用的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医疗器械,通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2.在使用医疗器械前,为什么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医疗器械使用者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使用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说明书是指由生产企业制作并随产品提供给用户的,能够涵盖该产品安全有效基本信息并用以指导正确安装、调试、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的技术文件。医疗器械说明书是企业在申请产品注册时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具有法律效用的文件,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有关要求。因此,为了确保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在使用医疗器械前,使用者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33.何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指生产医疗器械的专营企业或兼营企业,包括境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中国境内的代理人。34.何为医疗器械使用单位? 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是指使用医疗器械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和保健的医疗机构及其他单位,如医院、疾控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等。 第二部分管理部门职责及技术要求3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履行什么样的监管职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1)会同卫生部制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规定,并监督实施; (2)组织检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会同卫生部组织检查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3)会同卫生部组织、协调对突发、群发的严重伤害或死亡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4)商卫生部确定并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重点监测品种;(5)通报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和再评价结果;(6)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结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36.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履行什么样的监管职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1)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并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2)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突发、群发的严重伤害或死亡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3)通报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和再评价结果;(4)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结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37.卫生部和地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履行什么样的监管职责?卫生部和地方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中与实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的管理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1)组织检查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2)对与医疗器械相关的医疗技术和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对产生严重后果的医疗技术和行为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3)协调对医疗卫生机构中发生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调查;(4)对产生严重后果的医疗器械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38.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履行什么样的监管职责?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承担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技术工作,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全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评价和反馈;(2)负责医疗器械再评价的有关技术工作;(3)负责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进行技术指导;(4)承担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的建设、维护工作。39.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履行什么样的监管职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技术工作,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的收集、评价、反馈和报告工作; (2)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上市的境内第一、二类医疗器械再评价的有关技术工作。4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报告范围是什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报告范围是医疗器械所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例如病人按照说明使用血糖试纸,由于试纸显示值错误导致使用了不当的胰岛素剂量,最终导致病人低血糖休克并入院。 其中,严重伤害事件是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危及生命;(2)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构的永久性损伤;(3)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伤害或损伤。41.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遵循什么原则?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42.什么是可疑即报原则?可疑即报告原则,是指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对于一部分医疗器械未达到预期使用效果的也属安全性问题,这些事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关的,也可以是不能除外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43.什么是濒临事件?濒临事件,是指有些事件发生时并未造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者或医务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则也需要报告。如:一台监测器的悬挂系统因旋转接头的螺栓松脱而从天花板掉下,当时手术室内无人受伤。该系统按制造商的指示安装、保养及使用。4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主体是谁?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主体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和使用单位。此外,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相关社会组织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4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载体是什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载体主要有《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表》。46.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发现或知悉应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该如何上报?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发现或知悉应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当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47.个人发现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该如何上报? 个人发现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或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48.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该怎么办? 医务人员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及时向本单位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部门报告,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49.使用者/操作者失误也是可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吗? 是的。因为,使用者/操作者失误也可能引发不良事件。收到关于使用者/操作者失误的信息之后,监管部门或生产企业可以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例如修改医疗器械说明书或标签、重新设计等。5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发现突发、群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该如何上报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发现突发、群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并报送《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51.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发现或者知悉应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应在几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告? 对于导致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在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报告。 对于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在发现或知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告。5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的填报时限是多久?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在首次报告后20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53.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补充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补充报告主要包括产品介绍、使用说明书、对不良事件的跟踪随访情况、用户联系方式、给使用者的相关信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补救措施和改进方案、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名称、

  及临床应用情况等内容。54.填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应注意哪些事项? 填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对事件调查分析后,认为该事件不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也需填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提交相关资料,并在表中进行说明; (2)如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事件的调查和事件发生原因分析无法按照报告时限完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及时填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说明延误原因,并声明递交事件调查情况和事件发生原因分析的预期时间。55.《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表》的填报时限?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在每年1月底前对上一年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表》,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5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报告主要包括汇总期内,本企业所生产的已报告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信息,变更情况,及其在境内外发生的全部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其中:(1)港、澳、台地区参照境外处理;(2)汇总期内,产品注册证已过期,但仍在使用期限内时发生的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也需汇总报告;(3)汇总期内,无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也需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年度汇总。57.如何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在报告回顾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回顾分析、上市后监测数据与临床试验数据的比较研究、与企业合作研究、回顾相应的临床规范和技术标准、与监测机构内部和外部的专家进行专题讨论等方法,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事件与医疗器械的关系进行分析。58.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产品的固有风险; (2)医疗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 (3)在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59.如何预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趋势? 通过对报告的回顾分析,获得事件随时间变化的发生频数,描述此类事件的发生是上升的趋势、下降的趋势还是持续出现,以此为事件处理决策提供依据。60.对于已发生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企业应采取哪些控制措施? 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危害程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要时应当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控制措施。61.监督管理部门对已发生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可采取哪些措施? 根据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责令生产企业修改使用说明书,增加警示或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省级以上卫生部门可以根据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责令医疗卫生单位慎重使用,直至停止使用。6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能够作为诉讼的依据吗?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指导开展医疗器械再评价工作的依据,不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处理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依据。63.对于既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也在境外上市销售的产品,其在境外发生的不良事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如何报告? 产品既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也在境外上市销售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将其相关产品在境外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64.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应如何报告? 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发生的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各种有害事件,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要求报告。第三部分常用医疗器械及其可疑不良事件65.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哪些? 在我国,影响力大、涉及面广、具有代表性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1998年后出现的角膜塑形镜(OK镜)不良事件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不良事件。66.家庭中常用的医疗器械有哪些?家庭中常用的医疗器械主要有血压计、体温计、血糖仪、隐形眼镜、胰岛素注射笔等。67.血压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仪器,主要分为水银柱式血压计和电子(无液)血压计两大类。血压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不准确、间断性黑屏、不显示血压值等。68.体温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体温计是测量体温的仪器,主要形式有玻璃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红外体温计。体温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测量结果不准确、水银柱不上升/下降、不能计数等。69.血糖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血糖仪是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而使用的仪器,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血糖测量值不准确、血糖值显示不清晰、屏幕不显示等。70.胰岛素注射笔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胰岛素注射笔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理想的注射用具,其前端是注射针头,后面的套筒则装有胰岛素,套筒容积大小根据胰岛素的种类而不同。胰岛素注射笔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疼痛、注射针头漏液、推动困难、笔芯密封不严、笔芯变色等。71.隐形眼镜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隐形眼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眼睛干涩、红肿、疼痛、流泪、畏光、视物不清、充血、刺激感等。72.血管内支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血管内支架主要用于大动脉瘤性血管狭窄、闭塞,外压性动静脉狭窄、闭塞,动脉瘤,动脉夹层、器官移植术后的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等疾病的治疗。血管内支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支架脱载、无再流、支架内血栓形成、再狭窄等。73.骨科植入物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骨科植入物主要包括骨接合植入物及骨与关节植入物。 骨接合植入物主要包括接骨板、接骨螺钉、髓内针、矫形用棒、矫形用钉、带锁髓内针、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等。 骨与关节植入物主要包括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人工肘关节等。 骨科植入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植入物变形、折弯、断裂、松动、脱落、磨损等。74.人工心脏瓣膜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人工心脏瓣膜用于瓣膜损坏,适用于严重影响循环系统功能的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外伤等,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开放性卡瓣、瓣叶脱落、碟片被卡、瓣膜狭窄、血栓栓塞等。75.宫内节育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宫内节育器是置入进行妊娠控制的医疗器械,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脱落、下移、出血/疼痛、意外妊娠、异位妊娠、严重贫血、盆腔炎、节育器异位、子宫穿孔等。76.心脏起搏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等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电极移位、心外肌肉收缩、静脉血栓/狭窄、电池提前耗竭、电极导线.透析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透析机是用来进行血液透析或滤过的医疗设备,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透析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空气监测不报警、头晕、心率下降等。78.B型超声诊断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B型超声诊断仪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腹部、妇产科的检查,适用于心、肝、胆、肾、脾、胰腺、甲状腺、乳腺、子宫、膀胱等脏器的诊断检查。B型超声诊断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显影模糊、突然死机、探头出现阴影、图像与检查部位不符等。79.医用监护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监护仪是用于精确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变化,以减轻医院工作量的仪器,按照临床应用的地方不同,监护仪一般分为监护仪、肺功能监护仪、心电监护仪、脑电监护仪。监护仪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监测数据不准确或不显示、黑屏、死机等。80.呼吸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呼吸机是当前大、中型医院必备的抢救设备,是呼吸衰竭治疗、危重患者抢救以及呼吸管理的必需设备,是延长患者生命从而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的重要工具。呼吸机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潮气量过大、通气量不足、氧流量不稳定、管路漏气等。81.婴儿培养箱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婴儿培养箱是一种用已加热空气来控制婴儿所处环境温度的婴儿舱,主要用于对低体重婴儿、病危儿、新生儿的恒温培养、体温复苏、输液、输氧、抢救、住院观察等。婴儿培养箱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温度失控、报警失灵等。82.助听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助听器是用放大了的声音来帮助失聪人士补偿听力的一种医疗器械,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噪音大、听不清,声音小、不能放大,声音过响,断音,耳鸣,耳道肿痛,头痛等。83.高压氧舱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高压氧舱是进行高压氧疗法的专用医疗设备,临床主要用于厌氧菌感染、CO中毒、气栓病、减压病、缺血缺氧性脑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氧舱起火、氧气加湿罐破裂、测氧仪示值偏差大、主舱加压阀失灵、对讲系统失灵、氧舱开门受阻等。84.输液泵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输液泵是以控制药液的流速或流量,通过外加的压力将药液输入患者体内,达到治疗目的的仪器。输液泵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为滴速失控、滴量不准、漏液、报警失灵等。85.心电图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心电图机是提供诊断用的心电图图谱的医用电气设备及其电极,有单道心电图机、多到心电图机等。心电图机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结果不准确、走纸不正常、信号干扰、接触不良、黑屏、不显示心电图谱等。86.温热治疗床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温热理疗床是利用电热原理和远红外光波技术,集脊椎矫正、热灸、推拿、指压、温热效应等为一体的理疗设备,临床主要用于对高血压(颈源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失眠症、便秘、颈椎病、妇女痛经、慢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感染)、胃脘痛的辅助治疗及保健。温热理疗床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烫伤、红疹、瘙痒、水疱;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神经麻木;腰椎间盘突出;心慌、胸闷、心跳加速;肋骨受伤;脾、胆、肾脏增大;脑溢血;白细胞数量异常增高;死亡;胃痛;腹泻;血压升高等。87.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经外周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临床主要用于支持性静脉输液治疗及血液取样,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导管脱落、断裂滑入体内,静脉炎,感染,导管破裂后漏液等。88.导尿管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导尿管临床主要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尿道红肿、疼痛、分泌物、血尿、腰痛、导尿管堵塞、脱落、气囊破裂等。89.人工晶体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人工晶体是一种植入眼内的人工透镜,以取代天然晶状体的作用,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角膜水肿、角膜损伤、前房出血、眼内炎、青光眼、瞳孔变形移位、人工晶体位置异常等。90.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主要用于临床重力输液,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寒颤、高热、恶心、呕吐、输液器漏液、有异物等。91.缝合线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缝合线临床上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的缝合,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化脓、不愈合/愈合延迟、线.颈椎牵引器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颈椎牵引器是一种新型的家用医疗保健器械,主要是利用充气牵引原理,拉伸矫正颈椎,其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眼花,颈部皮肤红肿、瘙痒,颈部酸胀疼痛,气囊漏气、破裂等。93.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可疑不良事件?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外套管质地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置于血管内不易刺破血管壁而造成液体外渗,可降低重复穿刺率,减少病人痛苦。静脉留置针在使用中可能会发生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伤害的可疑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留置针漏液(接口处、针尾),套管脱落,套管堵塞,套管断裂,穿刺部位红肿、疼痛,静脉炎等。第四部分医疗器械政策法规94.我国现行对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503号令)等。95.《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何时颁布实施的?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经1999年12月1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0年1月4日颁布;2000年4月1日实施。96.《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配套的部门规章有哪些?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等。97.《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503号令)何时颁布的?其意义何在?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于2007年7月26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03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颁布,进一步加强了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明确了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了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98.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专门法规是什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9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发布的目的和意义? 为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2008年12月29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填补了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法规的空白,将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迈上规范化轨道。100.《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主要包括总则、管理职责、不良事件报告、再评价、控制、附则六部分内容。 谢谢!

  本文档为【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Copyright © 2012-2025 F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9001048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

电话:400-6843167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FH体育(中国)官方网站